•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创新激活“公园城市”基因

    2021-06-11 16:26:38 FX112财经网 FX112财经网 收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成都6月11日讯(记者宋雅静)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成都天府新区明确要“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城市”,在打造宜居的基础上,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开创了多项“第一”,更产生了许多值得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和经验。

  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四川天府新区。2018年2月,“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首次在天府新区被提出。天府新区坚定践行“公园城市首提地”使命担当,坚持以系统集成的改革思维,深入开展公园城市探索与实践,推动公园城市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正成为多个城市广泛认同、自觉践行的城市发展范式。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9年、2020年接连两年,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成功举办,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而论道”,也吸引了新加坡、维也纳等全球知名宜居城市来成都交流经验。在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这场“营城试验”中,成都以青山为底、绿道为轴、江河为脉,逐步向“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格局演变。在先行先试中,成都开创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四川天府新区云座谈会议上,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刘振新介绍,天府新区在打造“公园城市”过程中,在工作机制、标准体系、场景营造、公服建设等方面,都非常注重创新发展,这些举措和经验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更多探索与实践的思路。

  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天府新区创新“党委政府主责主导、专业部门专责抓总、人才智库技术支撑”的统筹方式,率先构建党工委主导下的公园城市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在全国首设公园城市建设局,组建首个公园城市研究院,建立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总经济师、总色彩师、水生态建设总顾问等“5位总师技术统领”工作方式,统合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专业力量,依托公园城市论坛搭建聚智聚力工作平台,形成全链条协同的公园城市工作推进机制。

  在创新标准体系方面,探索形成“1个发展范式、4个时代导向、3个实践路径、6个价值目标”的公园城市“1436”总体思路,构建“1组顶层规划、5大核心维度、36项重点规划”的“1536”规划体系,首创“城市设计图则+公园城市图则”的双重规划控制引导机制,强化对自然生境、滨水岸线、绿色建筑、第五立面、TOD一体化的引导和管控,发布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和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白皮书,形成多样性、开放性的公园城市标准体系,“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

  同时,场景的营造也要求有所创新,遵循“生态打底、产业支撑、数字赋能、美学呈现、生活活化”的路径,着眼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加快建设鹿溪智谷公园社区示范项目,率先集成化呈现公园城市立体场景。坚持美学引领和设计导向,突出全时活力的品质城市塑造,建成湖畔书店、中意城市会客厅等新锐建筑,打造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独角兽岛等城市地标,塑造微博村、官塘生产队等人文生活空间,形成天府海创园等高品质科创载体,以极具示范效应的场景体系引领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此外,天府新区的在建和建成综合管廊59公里,核心区密度高达1.12公里/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是创新公服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坚守70.1%蓝绿生态空间占比底线,累计建成连片城市森林、河湖水体7.5万亩,生态绿道290公里,打造蓝绿交织的城市本底。构建“城市组团―公园片区―公园社区―公园街区”递进式四级空间体系,精细化调优生态空间配比,形成城绿共融的城市格局。按照500―800米服务半径,规划建设118个“15分钟生活圈”,形成资源布局普惠公平的发展导向。在建和建成综合管廊59公里,核心区密度高达1.12公里/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相关阅读

本文【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创新激活“公园城市”基因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