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苹果生产基地,3500亩苹果园遍布山坡。进入了苹果疏果期,家家户户都在果园忙碌。
岗底村民梁山林和老伴吃过早饭,也早早进了果园,一把果树剪、一架移动梯,一忙就是一整天。“日子成了歌,唱给咱最亲的人;踏上了小康路,感谢党的恩……”苹果树下,梁山林一边挥动着手中的剪刀,嘴里一边哼着小曲儿。
这首歌名叫《我有一支歌》,歌中的原型就是梁山林。今年63岁的梁山林,过去因为家里穷,快四十岁了还打着光棍。后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带着现代农业技术,来到岗底村扶贫,专门找到梁山林家,拉着他一起种果树。
“种好苹果,有了钱,盖房子、娶媳妇都没问题。”在李保国的鼓励和手把手指导下,梁山林起早贪黑,天天泡在果园里。6亩多果园、400多棵苹果树,128道工序一道不落。悉心管护十多年,梁山林娶了媳妇、盖了新房、买了轿车。
苹果不仅改变了梁山林的生活,还富了岗底村。这些年,岗底村从1984年人均收入80元的穷山庄,变成如今人均收入4.5万元的富裕村。去年秋天,苹果又红了,梁山林找到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你让人给咱村写了4首歌,都好听着呢,啥时候也唱唱俺?”杨双牛随即答应了下来。于是,以他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我有一支歌》诞生了。
“一支心中的歌,唱成了圆梦的曲儿……”李保国教授曾经为岗底村量身定做的128道苹果种植工序,让种植有了标准,果品质量有了保障,岗底人依靠科技的力量,挑起了“金扁担”,把日子过成了“幸福歌”。如今,岗底苹果生产基地的“富岗”苹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坐果率不低,又是个丰收年!”在岗底村幺两帕家庭农场里,刚结出的小苹果还顶着花苞,“一般留中间最大的果儿,其他的都要剪掉。”农场主杨增林和妻子一边疏果,一边给记者普及疏果知识。
杨增林的幺两帕农场是岗底村最大的果园,50亩果园里,种了1000多棵苹果树和一些板栗树、桃树。2007年之前,杨增林在外打工,“干过很多工作,钱没挣回多少,心里总是不安稳。”2007年,杨增林回村承包果园。
“刚回来不懂技术,拉枝、刻芽、疏花、疏果,不少环节做不到位,李保国老师手把手教我。”经过不断学习,杨增林获得了“农业技术助理技师”资质,妻子霍建平也同村里其他一百多名果农一起,获得了“果树工”证书,成为种苹果的“职业农民”。
依靠科技的力量,杨增林的果园从头几年果树小、挂果少,整个果园只能套四五万只袋,逐渐增长到现在能套二十万袋,年收入20多万元。“有村里‘富岗’品牌的支撑,苹果不愁卖,上山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杨增林说,“日子忙忙碌碌,咱心里踏踏实实!”
如今,岗底村正着力推动建设178平方公里的太行山生态大花园,以岗底村所在的内丘县侯家庄乡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乃至冀中南太行山地区,建立优质苹果连锁基地,发展区域生态经济,杨双牛信心十足地说,要让“太行山区的好风景,变成山区人民的好光景”。(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通讯员 翟 丽)
经济日报北京5月19日讯(记者冯其予)在国新办19日举行的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苹果生产基地,3500亩苹果园遍布山坡。进入了苹果疏果期,家家户户都在果园忙碌。 岗底村民梁山林和老伴吃过早饭,也早早进了...
“中原建业上市以后,坚持区域战略的建业集团有望进一步释放积淀近30年的价值,得到投资人的长期认可,提升资本市场的地位。”2021年夏天,建业致力打造的地产界全产业链新生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成都5月20日讯(记者钟华林、通讯员徐艳梅)5月17日,一则好消息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中心敬老院传开,让居住在这里的97位老人兴奋不已――长期存在...
“十三五”时期,山东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立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头。去沉疴、破瓶颈、打基础、谋长远,勇毅笃行。发奋图强的山东咬定八大发展战略、...
本文“科技“金扁担”挑起新生活”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