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微金融在探索中前进 全新模式“破局而出”

    2021-03-17 15:37:56 FX112财经网 FX112财经网 收藏

  “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危机又是转机。”唐山市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文会说,“为了抗疫,我们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流动资金十分短缺”。

  “多亏唐山银行给我们开通了信贷服务绿色通道,不到50个小时就给我们发放了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王文会说,此后,该银行又陆续为其投放15500万元信贷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这家企业故事的背后,是唐山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种打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的共享数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全新模式。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微企业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小微金融的发展史,既波澜壮阔,又润物无声。创新与变革是其永恒的动力。

  小微金融40年 在探索中前进

  1980年初,国务院批准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报告,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并同意对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一个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由此开启。

  1984年起,以《中国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城镇个体经济贷款办法》的出台为标志,面向各类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户或专业户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成为商业银行开拓个人融资业务的创新型模式,得以广泛推广,使得1985~1986年我国个人融资规模连续两年同比增速超过35%。融资额高涨的背后,是一批批中小微企业的不断生长壮大。

  一年后,1985年末,工行城镇集体企业及个体工商业贷款余额就达到了246亿元。当时,全国城乡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171.4万户,是四年前的10倍。但即便如此,整个中国的个体信贷市场格局,还远远没有打开。

  90年代初,中国金融机构迎来改革,市场化是重要目标,但中小微信贷的需求仍未被大规模满足。1996年1月12日,带有实验属性的中国民生银行成立。

  而也就是下一年,亚洲金融风暴在东南亚引爆,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中小微企业则是最先感知到痛苦的。

  为有效应对这种挑战,1998年4月,在国务院主导下,四大国有银行纷纷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这项举措为化解金融风险,挽救大量小微企业以及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这仍未全面填补小微企业的缺口。当时,银行为了严格控制风险,也只是接受房产抵押贷款,这让很多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资料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额约90%依靠传统商业银行的间接性债务融资支撑。在这样的金融体系和融资模式下,资金这一宝贵资源容易被错配,结果往往是越不需要资金的大型企业,越是会受到银行的青睐。而那些需要资金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难以从银行融资。

  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的大潮势不可挡地奔向各个领域,随着电商和三方支付的成熟,流量思维和数据思维的引入,逐渐改变了金融机构强依赖线下信审和尽调的模式。一场数字化变革由工商银行等大行率先打响,迅速蔓延到股份制及中小银行之中。

  数字化填补了信息的沟壑,中小微企业的“硬性”抵押产品不再是唯一信用评价指标,“软性”的数据信息被纳入银行的视野中,数字化加持的银行开始精准触达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至此,我国多元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机构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持续提升。

  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政府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国有六大行纷纷成立普惠金融部,2020年央行更是下达硬性指标,大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40%。这项举措为过去这不平凡的一年,为“六稳”“六保”战略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客观的说,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仍有数量巨大的小微信贷缺口的现实。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有近亿家小微经营户,它们贡献了2.3亿个就业岗位,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3万亿。小微经营户占全国就业人口30%,其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3。然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与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之一在于风险把控难。风控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风控效果难提高,小微企业因管理不完善、报表不规范,信用水平难以依靠其提供的信息进行很好地评估。二是风控效果和成本难两全,即如果按照传统评估方式通过纯人工的方式进行信息搜集、风险评估,其投入将大幅提高风控成本。

  那么,下一步我们又将拿出怎样的方案?

  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破局而出”

  2020年11月,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中,唐山市开展的“春雨金服”惠企行动榜上有名。作为这一行动的载体,唐山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唐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服务处处长袁立峰介绍,“春雨金服”行动的主旨是政府搭台,让金融供给“无缝对接”企业需求,让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最快找到意向银行和金融产品,让金融政策和产品最快适配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了解,其行动载体“唐山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由唐山市政府、唐山银行主导建设,三方技术公司同盾科技提供技术支持。“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打通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涉企信息资源,自动生成‘企业画像’,同步采取‘互联网+政务+金融+智能风控’模型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及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疫情期间让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无缝对接。”平台负责人张莉介绍,通过智能化手段“平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让机构得实惠、让融资更便利”。

  “平台的不断发展将有效地拓展供给侧、扩大需求侧、完善管理侧。”袁立峰说,平台不仅可以吸纳各行各业的中小微企业,还能将银行、股权投资机构等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持牌机构纳入,鼓励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开展技术研究等方式,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种融资需求,更能帮助政府机关打造主动型服务模式,实现对中小企业应帮尽帮、因企施策、因需施策。

  同时,作为技术提供方,同盾科技运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决策技术,对行方、政府机构内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利用风控建模刻画企业画像,生成企业评价报告,有效解决过去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实、信用不足、信任不够等问题。

  对此,同盾科技副总裁、政企云事业部总经理张兴介绍,唐山金融服务平台模式在政府、中小银行、企业之间搭建交流的管道,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发挥市场经济的原则,让“义与利”同行。

  首先,有效打通了银企资金融通堵点痛点断点,发挥了金融纾困解难作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设“六个一批”诉求窗口,实现了企业需求诉求随时反映、随时办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9日,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56家,注册企业11015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过563亿元,成功投放超过378亿元。

  其次,切实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通过量化考核,激发银行发挥各自优势,开辟绿色通道、降低融资成本、缩短审批链条,贷款业务平均审批时间缩短1/3以上,业务线上办理率增长25%。

  同时,切实优化了企业贷款供需结构,探索出了破解“短贷长投”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有效缓解了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问题,解决供需错配,提高贷款投放的有效性和供需匹配度,实现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有效平衡。

  此外,切实优化了发展环境,打响了唐山市一流营商环境品牌。海洋牧场、华通线缆、唐鸿重工等一大批企业在助企惠企的春雨金服行动中得到了资金支持,叫响了唐山市金融品牌,提升了唐山市知名度。

  平台背后的智慧 让“义与利”同行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由来已久。但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的背景下,这一问题表现出新特征。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与经济下行压力呈现趋同性;同时银行风险偏好也降低,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二是金融供给结构性偏差,大量信贷资金投向了大中型优质客户,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适配性,对中小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而唐山这一模式紧扣破解资金供需两端矛盾,搭建银企对接的桥梁,其思路值得借鉴。

  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落实国家系列普惠政策,更加有利于发挥中国经济的韧劲和潜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但是,这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多方主体、多方利益、多维数据,唐山市政府在项目中很好的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在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银行聚焦金融本源,提高服务质效

  在行动中,唐山金融机构应用新技术,改进风控模式,积极推进流程、模式、授权体系改造,简化流程、优化授权、提高效率,将金融服务能力充分辐射到广大中小企业群体,并维持银行信贷供给的稳定性,从而全面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和效果。

  科技企业深度赋能,推动数智发展

  在构建过程中,唐山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遇到多方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公共机关沉睡数据的挖掘等显著问题。项目充分发挥了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同盾的技术优势,对多方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有效解决过去融资过程中的信用信息痛点。

  多方合力破解难题,模式值得复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事关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就业大局,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唐山把公共服务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主体、科技企业等综合合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金融服务平台模式初现曙光,未来是否真能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质的飞跃,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以及千万家企业的共同回答。但不管怎样,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小微企业的贡献,小微金融仍会在伟大的探索中前进。

相关阅读

本文中小微金融在探索中前进 全新模式“破局而出”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