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疫苗和药物在全球已经掀起了第三次生物技术革新。日前,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美谷”宣布先期将打造720亩核酸产业首发地和先行区。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核酸产业指的不是核酸检测,而是包括疫苗和药物在内的新型生物技术。

从全球经验来看,创新能力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上海在生命健康和疫苗创新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全新的产业先行区也反映了核酸药物研发热度升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发展成熟,这将促进核酸药物商业化进程。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该园区已经聚集了一批核酸药物企业,包括mRNA疫苗厂商斯微生物及其供应商兆维生物。斯微生物位于奉贤的工厂预计可实现2亿剂疫苗的年产量。另据官方信息介绍,兆维生物作为全球最大的寡核苷酸和基因单体生产企业,供应了全球核酸原料约70%,年产值达15亿元;今年7月,兆维生物投资25亿元的小核酸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也将开工奠基。

根据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最新发布的报告,利用核酸分子的翻译或调控功能开发而成的核酸药物,可以解决“不可成药”靶点带来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类主要药物。

在全球,核酸药物已经发展多年,并有多款重磅核酸药物问世,其中以mRNA和小核酸两类核酸药物为主,mRNA疫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沙利文的统计数据,2021年,辉瑞/BioNTech以及Moderna公司开发的两款mRNA新冠疫苗全球销售收入高达587亿美元。

除了疫苗之外,mRNA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很大潜力。BioNTech和Moderna均有相应管线进入临床阶段。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RNA药物在肿瘤疫苗的应用目前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仍有关键技术瓶颈,未来需要跨越靶向性差和表达不稳定两大障碍。”

小核酸药物也是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布局的重点方向。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共有14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小核酸药物全球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1000万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7.8%,并进入常见慢性病治疗领域,例如诺华与Alnylam公司开发的一款长效降脂药。

“与传统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具有候选靶点丰富,适应症分布广泛,药物设计简便,研发周期短,靶向特异性强,药物作用长效等多重优势。”王昕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不过,小核酸药物也面临如何高效进入靶细胞、释放到细胞质、并高效长效发挥作用等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核酸药物递送技术。药物递送在保护RNA结构、增强靶向能力、降低给药剂量和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王昕介绍称,核酸药物的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生产及流通运输和下游终端用户使用。目前布局核酸药物的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研发生产领域,上市公司包括圣诺医药、瑞博生物和腾盛博药等;自主研发公司包括艾博生物和阿格纳生物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提到我国mRNA产业前景时也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RNA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目前关键核心技术都还掌握在少数北美公司手中,中国科研人员应该紧跟生物技术前沿,解决“卡脖子”和“卡脑子”的问题。

相关阅读

本文上海投资加码,全球已掀起第三次生物药研发浪潮由FX112财经网 首发,欢迎转载,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FX112财经网(https://www.942fx.com)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 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 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 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或致函告之 ,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关注FX112财经网,获取最优质的财经报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小编微信加入财经交流群